訪貧問苦獻愛心 重溫歷史受教育
——記資源環(huán)保審計處黨支部活動的一天
【發(fā)布時間:2017年01月17日】
【來源:審計署昆明特派辦】
字號:【大】 【中】 【小】

20161026日,為了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審計署昆明辦資源環(huán)保審計處黨支部驅車270多公里來到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開展了走訪慰問貧困戶和黨員歷史文化教育活動。會澤縣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地處滇東北高原,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空氣稀薄,自然災害以干旱、倒春寒和八月低溫為主,是一個典型的高寒冷涼山區(qū)。會澤也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縣名取自“會聚百川,澤潤天下”之意,會澤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秦漢時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2013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情寄貧困農(nóng)戶 冬日奉獻愛心

會澤縣為審計署昆明辦精準扶貧對口幫扶縣,1026日,晴空艷陽、白云飄渺,為了了解掌握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具體困難,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昆明辦資源環(huán)保審計處黨支部一行人來到會澤縣以禮社區(qū),在昆明辦駐村扶貧干部和村干部的帶領下,走訪了兩戶貧困戶。

上午11點,支部黨員來到以禮社區(qū)六組張朝芬家,一進門首先看到的是搖搖欲墜的房子和垮掉的土墻,一個老弱的身影在忙碌,一張枯黃的臉和貼在臉上的白色膏藥,讓人一下子仿佛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村干部向張阿姨說明我們的來意,老人忙不迭的到處找凳子,熱情招呼大家坐。

與張阿姨的談話中,大家了解到老人老伴已去世多年,沒有兒子,女兒女婿三四年前外出打工,至今都沒有回來過,留下個外孫女給老人照顧。張阿姨這幾年身體越來越差,田地里的農(nóng)活越來越做不動了,也請不起幫手,家里沒有錢也沒有勞動力,房屋年久失修也只能將就住著。了解到老人家的實際困難,支部一行人心頭格外沉重。當我們拿出全處人員捐獻的愛心款時,張阿姨質樸的推拒又讓大家心里熱乎乎的:“這錢是國家的還是你們自己的?”、“如果是國家的我就拿著,如果是你們的我就不要,你們上有老下有小,也很不容易,我不能拿……”,大家只好善意的撒了個謊:“是國家的!”

告別張阿姨,我們來到以禮社區(qū)六組的另一貧困戶楊喬英家,看起來楊阿姨家境似乎略好一點,院里堆放了玉米、圈里養(yǎng)了豬和羊,就是房屋小了點、破舊了點。但仔細交談了解后,大家的心情也變得很沉重。

與楊阿姨談話中了解到,楊阿姨老伴年前已經(jīng)病世,之前生病多年,把家里積蓄都花光了,老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另一個村里做了上門女婿,小兒子因家里貧窮三十多歲了還沒有娶上媳婦,成為老人最大的心頭病,以前曾經(jīng)請人介紹了一個姑娘,人家姑娘才到家里一看,立馬不同意扭頭走了。楊阿姨本來身體就不好,最近又患上白內(nèi)障,視力很差。老人說到傷心處,不禁抹起了眼淚??吹酱饲樾?,大家不約而同勸老人及時到醫(yī)院治療白內(nèi)障,先把自己的眼病治好,眼病治療有什么困難就和昆明辦的駐村扶貧干部和村干部提出來,大家會盡力幫助她。

重溫革命歷史 接受愛國教育

下午,支部黨員來到會澤紅色文化展覽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該展覽館是由兩位參加過老山、者陰山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的退伍老兵自籌資金創(chuàng)辦的非盈利性展覽館,有3大展區(qū)12個展室,展出了上萬件紅軍長征圖片、實物等展品。大家依次參觀各個展室,從一件件展品中,閱讀革命歷史、品味崢嶸歲月、體悟先輩情懷,在一件件展品面前,捫心自問、蕩心滌魂、修身養(yǎng)性,為繼承先輩遺志、弘揚革命精神、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凝心聚力,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堅定理想信念 不忘初心前進

黨支部在會澤縣開展活動的一天,是忙碌的一天、充實的一天,也是沉重的一天,無數(shù)革命先烈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就是為了我們后輩安居樂業(yè)、幸福美好,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反腐倡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舉措,也是讓社會更加公平正義,讓改革的福利惠及全國人民。時至今天,我們要懷感恩之心,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時,我們周圍還有許多貧困家庭和貧困人員,需要大家傾注更多的關注和幫扶力量。作為一名黨員,我們需要以歷史為熔爐、以生活為熔爐,錘煉黨性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認真履行好審計監(jiān)督職責,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優(yōu)異的成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廖重剛)

【關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