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頻道  >  審計動態(tài)  >  審計署動態(tài) > 正文
 
聚焦民生短板 助力精準脫貧——審計署成都特派辦深入開展扶貧審計工作紀實
 
【時間:2018年01月10日】 【來源:審計署成都特派辦】字號: 【大】 【中】 【小】

“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边@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承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黨的十八大以來,審計署駐成都特派員辦事處(簡稱“成都辦”)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講話精神,嚴格落實署黨組關于加強扶貧審計的系列部署,將扶貧審計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聚焦民生短板,助力精準脫貧,先后對四川省10個國定貧困縣開展了專項審計,還結合政策跟蹤審計對其他數10個貧困縣開展了延伸審計,共發(fā)現違法違規(guī)問題187個,涉及金額10.52億元,40多個審計案例被審計結果公告,取得了顯著成效。

聚焦教育扶貧: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最牽掛的還是每一位貧困群眾。扶貧先扶志,通過教育扶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這是解決貧困問題的長遠之策。成都辦將教育扶貧政策落實情況作為一項重要審計內容,以扶志促奮發(fā)有為、以扶智更新思想觀念,共同促進貧困地區(qū)改變落后面貌。

一方面,通過選樹正面典型,鼓勵地方主動謀劃,積極作為。審計中,成都辦發(fā)現四川省在深度貧困的大小涼山彝區(qū)實施“一村一幼”計劃,通過開展學前雙語教育、發(fā)放輔導員補助、實施煤爐供暖工程等,改善幼教點條件、提高保教水平,解決彝區(qū)農村學前幼兒教育資源短缺問題。截至2017年9月底,“一村一幼”計劃已擴展到四川省51個縣(市),共投入資金4.02億元用于發(fā)放輔導員補助,開辦4056個村級幼教點,開設4629個班級,招收幼兒13.3萬人。這項彌補民族地區(qū)教育短板的措施,被譽為“著眼長遠的教育奠基工程”,成都辦在審計報告中予以正面反映,審計署也在2017年第32號公告中向社會公開表揚,通過正向激勵,鼓勵把更多的教育資源向民族地區(qū)傾斜,讓彝族幼兒從小就樹立起學習改變命運的新思想。

另一方面,通過系統(tǒng)揭示存在的問題,促進教育扶貧政策落地生根。成都辦在審計中發(fā)現,由于教育部門和扶貧部門工作不銜接、數據不共享等原因,部分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等生活困難學生未能按規(guī)定享受國家助學金及寄宿生補貼等教育資助,涉及2縣共876名,涉及資金40.8萬元。審計指出該問題后,2縣人民政府立行立改,已將涉及的學生補助補發(fā)給學生,其中1縣還舉一反三對學生享受相關政策補助進行了全面清理,制定出臺《教育扶貧救助基金管理使用辦法實施細則》《學生資助政策》,進一步規(guī)范了教育扶貧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背啥嫁k始終帶著這種為民情懷開展審計,努力做到保障教育扶貧資金安全,確保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學,讓每名孩子都能成為家庭的未來,祖國的未來。

聚焦健康扶貧:保障貧困群眾病有所醫(yī)

實施健康扶貧工程,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對于保障貧困群眾享有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防止因病返貧、因病致貧具有重要意義。成都辦在審計抽查中發(fā)現,由于政策不銜接、資金安排不到位等原因,某地11.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參加新型農業(yè)合作醫(yī)療個人繳納保費1680萬元,未享受到政策規(guī)定的新農合個人繳費財政補貼。審計指出該問題后,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全面落實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繳費財政代繳工作,省財政下達全省醫(yī)保個人繳費補助資金5.92億元,用于2017年下半年辦理2018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繳費,當地政府還補足差額,將已繳納的個人繳費資金由財政退還給貧困群眾,保障貧困群眾應當享受的政策執(zhí)行到位。

補足財政補貼差額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是健康扶貧的應有之意,簡化醫(yī)療報銷手續(xù),實現貧困群眾的“一站式醫(yī)療”則是簡政放權的必然要求。但是,成都辦在審計中發(fā)現,截至2017年8月底,由于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未共享或信息不準確,有8個縣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縣域內本地住院仍需到縣扶貧局蓋章確認其建檔立卡貧困戶身份后,再由醫(yī)療機構全額墊付住院費用,2016年以來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50608人次。這不僅讓貧困群眾多跑路,也增加了貧困群眾的資金墊付負擔。審計反映該問題并在審計結果中予以公告,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進行整改,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在扶貧移民部門、醫(yī)保部門、大病保險承保公司、醫(yī)療機構之間實現了實時共享,讓老百姓在辦理出院手續(xù)時,醫(yī)院通過在數據庫查詢核對信息后即可予以全額墊付報銷,不再需要貧困群眾來回跑路開證明,更不用墊付醫(yī)療費用了,貧困群眾紛紛為這樣的政策點贊叫好。

聚焦易地搬遷扶貧:確保貧困群眾住有所居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開展易地扶貧搬遷,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補齊貧困地區(qū)民生發(fā)展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重要抓手,是解決“一方水土養(yǎng)不好一方人”的根本之策。成都辦在審計過程中發(fā)現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仍存在虛報完工量,配套設施不健全等問題,影響了“搬遷一批脫貧一批”政策執(zhí)行的效果。

2014年,成都辦在審計彝家新寨項目中發(fā)現了建設完工率較低,與實際不符的情況后,隨即以審計報告的形式,要求四川省人民政府責成相關單位迅速整改,并于兩個月內反饋整改情況。收到審計建議后,當地人民政府積極整改,落實專人負責,掛圖作戰(zhàn),倒排工期,加強對工程進度的督促,終于趕在2015年2月春節(jié)前建好了這批彝家新寨,確保了彝族同胞能夠搬進新居。中央電視臺專門對該事項進行了報道。

要讓貧困群眾搬得出,更要穩(wěn)得住。成都辦在深度貧困地區(qū)開展扶貧審計中發(fā)現,截至2017年8月底,由于配套基礎設施未到位等原因,2縣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中還有29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未能實現搬遷入住,足足比計劃晚了8個月,部分貧困戶仍居住在危房中。顯然,道路、水電等配套設施建設是讓貧困群眾住得方便的基本條件,只有配套設施完善了,才能夠讓貧困群眾愿意搬,住得下。審計反映該項問題后,被審計單位加快配套設施建設進度,修好了通往易地搬遷聚居點的道路,水電、網絡也接通到了新居,299戶貧困戶全部實現了搬遷入住,有了溫暖的新家。

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易地搬遷扶貧都是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扶貧工作的重大政策,關系到貧困群眾的教育、醫(yī)療、住房等重要民生保障問題,對于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讓貧困群眾病有所醫(yī)、住有所居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只是成都辦開展扶貧審計工作的一個縮影,五年來,成都辦審計人忠誠履職盡責,將理想信念的堅定性體現在本職工作中,通過扎實細致地工作,保衛(wèi)著扶貧資金安全,促進著扶貧政策落實,保障著每名貧困群眾的利益。新時代,成都辦人將繼續(xù)一往無前,苦干實干,續(xù)寫扶貧審計的新篇章。(趙洪超 陳馨遠)

【關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