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 English | 網(wǎng)站地圖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頻道  >  對外交流 > 正文
 
“長江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審計署中澳項目小組在澳洲(2001-3-5)
 
【時間:2003年01月23日】 字號: 【大】 【中】 【小】
        一個國家擁有了青年,就擁有了未來。
        這是一個由位年輕人組成的小組。他們是章軻、丁仁立、丁玎、賈文勤、藏南寧、羅益如、楊蘊毅、李丹、遠野。
他們的可愛不僅因為年輕。
——題記


令“老外”刮目相看

        1999年3月,北京迎來了明媚的春天,而位于地球南半部的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卻是金秋一片美不勝收。這是一個南北半球春秋相映、播種與收獲同在的季節(jié)。

        那一天,在澳大利亞聯(lián)邦審計署里,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的9位年輕人,正在接受澳審計署精心安排的一次授課。講課的是澳聯(lián)邦審計署一位資深官員。他用流利的英語作了簡短的開場白后,便停頓下來,他的目光停留在中方最年輕的,同時也是這個項目小組的組長章軻的臉上。那意思仿佛是說:可以翻譯了。章軻輕輕地笑了一下說:“不用翻譯,請您接著講!”“都不用翻譯嗎?”老外疑惑地問,“都不用。”大家自信地向他點頭。他環(huán)顧了一下便放慢語氣講下去,眼睛里卻仍然帶著疑惑。直到大家針對他講的內容開始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請求解答,他才吃驚地相信:不得了,這是一撥兒不可小視的中國年輕人。

        “他們不可小視”,有這種印象的不只一個人??梢哉f,凡是與這個小組接觸過的澳大利亞審計同行都明顯感覺到了:這些年輕的中國審計同行,不僅英語能力強,就是審計專業(yè)知識、計算機水平也是相當可以的。如果說剛開始,“老外”面對這樣一些年輕的中國審計官員,還明顯地表現(xiàn)出傲慢甚至有點輕視的話,那么后來,他們就不得不變得小心翼翼起來,再后來簡直就是有點敬畏了。他們說:“這是我們接待過的,來自中國的非常優(yōu)秀的一個團組?!?BR>
        的確,這是一個優(yōu)秀的團組,這是一個由中國審計系統(tǒng)選拔出來的優(yōu)秀審計人才組成的小組。在來這里之前,這個小組的每一個人都經(jīng)過了嚴格的選拔、考試。英語聽說寫能力要過關,計算機技術要過硬,審計理論功底、實踐經(jīng)驗、政治思想素質都要強。集中這樣一些優(yōu)秀人才組成專門的項目小組到國外進行較長時間的工作、學習和研究,培養(yǎng)一批懂得并精通國際審計的專業(yè)人才,這是審計署高層領導一個相當有遠見的戰(zhàn)略決策,是實施“人、法、技”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和手段。早在1998年,李金華審計長就擲地有聲地提出,審計隊伍建設要以培養(yǎng)一批高素質的骨干為重點,形成一批骨干力量。高素質骨干的標準是什么?就是政治思想過硬,有非常深厚的理論基礎,很強的業(yè)務能力,寬闊的專業(yè)知識,熟練地掌握計算機和一至兩門外語。寧可多花錢,也要培養(yǎng)這方面的人才。培養(yǎng)這樣一批人才,就是要使我國的審計事業(yè)在10年、20年之后有一個輝煌的發(fā)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無疑,審計署高層領導的戰(zhàn)略思考和長遠規(guī)劃,為大批優(yōu)秀審計人才的脫穎而出創(chuàng)造了機會和條件。中澳項目小組9位優(yōu)秀的年輕人就是按照這樣的標準、條件和要求被選拔出來的。而由這9人組成的中澳項目小組出國培訓、研究,僅僅是審計署長遠戰(zhàn)略計劃和決策的一個開始。

        澳大利亞聯(lián)邦審計署、澳大利亞德勤會計公司之所以被選擇作為審計署培養(yǎng)人才并進行學習研究的對象,是因為他們無論在審計理論和審計方法等各方面,都是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尤其是德勤會計公司,它是世界五大著名的會計公司之一,是世界一流的會計公司。能夠在這里得到審計同行的認可和贊許,可以說不亞于拿到了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資格證書。面對“老外”由衷的夸贊,洋溢在項目小組每個人心頭的是自己為祖國、為中國審計贏得尊嚴和榮耀的那種興奮和自豪,因為“老外”對我們曾經(jīng)有過的那種不屑一顧的神情,多少還有一點兒刺痛留在大家心里。這些年輕人不無炫耀,同時也帶著真誠對“老外”說:“在中國,優(yōu)秀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算不上是優(yōu)秀的?!逼届o的外表下包裹著一顆顆驕傲的心。但他們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祖國,為自己是祖國的兒女,是中國審計的一員。

珍惜在這里的每一個機會

        在中澳項目小組回國后的總結匯報中,記錄著他們此次的收獲和成果:通過研究澳大利亞有關方面的審計,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了當今世界最新的審計理論、相關的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對我國審計的一些理論難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學習研究審計指南的編寫技術,并根據(jù)我國的情況完成了《企業(yè)財務審計指南》初稿的編寫;完善了《企業(yè)財務程序導向式計算機審計操作系統(tǒng)》的項目建議書……

        也許結果總是顯得簡單,寫在紙上僅僅是幾行字。可這一個個看似簡單的結果中包含著怎樣的內涵,凝聚著多少心血,也許只有那些為了取得一個個結果所經(jīng)歷的無數(shù)個過程可以詮釋,那是9位年輕人在國外度過的180多個日日夜夜。

        悉尼是澳大利亞最大而且最富生機與活力的城市,著名的德勤會計公司就坐落在這里。雖然中澳項目小組在澳的多數(shù)時間是在這里度過的,但他們卻無暇領略這里的美景。不是不允許,而是他們不肯。自從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抓緊一切時間、機會,學習鉆研思考,全身心投入,就成了小組每個人的自覺行動。能夠成為這個小組的一員,能夠得到如此的重托,大家感到光榮和自豪,但更多的還是感到了一種崇高的責任和巨大的壓力。大家都清楚地記得臨行前的那個晚上,審計長李金華,主管副審計長劉家義與大家共進晚餐,親自為小組送行的情景。李金華語重心長的話語時時都在每個人的耳邊回響:你們這次不是一次簡單的出國考察,你們要不辱使命,認真學習,深入研究,要出成果。中國審計與國際審計接軌的重任,歷史性地落到了你們的肩上。你們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要通過你們的努力,盡快把中國審計事業(yè)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這里面寄托著審計署領導、中國審計同行多少殷切的期待呀!大家心里明白。那天的送行晚餐,每個人都喝了不少酒,因為無需多言,一切的決心、一切的報國之志,一切的一切都已盡在這情意濃濃的酒中了。
        時間表記載著他們在澳大利亞工作學習的每一天:早晨6點前起床,做早點、吃早餐,然后去趕早7點前那趟地鐵。他們住的地方離上班地點不算太近,正常情況下,每天往返要3個小時。在悉尼,上下班高峰時間也是非常擁擠的,用他們自己的話說,西服革履帶著電腦擠車,真是“受洋罪”的感覺。每天晚上乘地鐵回到住地,就已是7點了,然后要自己做晚飯,同時要準備好第二天帶的午餐。為了節(jié)省時間,中午他們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到外面去吃飯。等一切安頓下來,每天要到晚9點以后,然后看書、翻筆記、查資料,消化當天所接觸的內容,準備第二天要請教的問題,做案頭工作,學習、研究、思考,直到深夜……在澳大利亞的日子,他們幾乎天天如此。

        在澳大利亞,無論是聯(lián)邦審計署、新南威爾士州審計署,還是德勤會計公司,都有一個規(guī)定,所有的資料不允許復印,更不允許拷盤,這給大家的學習研究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為了更多地掌握一些深層次的資料和信息,更多地把一些好東西學到手并帶回國,他們真是絞盡了腦汁,費盡了心機。為了破解并獲得德勤會計公司那套大型審計軟件平臺,對計算機很有研究的楊蘊毅一連幾天幾夜不睡覺,坐在計算機前苦苦地研究、琢磨;為了獲得澳聯(lián)邦審計署那些很有價值的資料,善于交際,善于在關鍵時刻出主意的丁玎徹夜難眠,左思右想。也許是他們的精神、他們的摯誠感動了澳大利亞審計同行,盡管最后仍不能完全盡如人意,但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難題終于得到了比較圓滿的解決。

        為了更多更深更廣泛地接觸澳大利亞的審計理論和實務,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和研究機會,想盡辦法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利用起來。正是在他們的種種努力之下,在澳期間,他們參加了澳方安排的課程培訓、情況介紹、專項課題研討等。同時還有一個重大的收獲是,他們爭取到了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翻閱并研究了澳大利亞有關的審計檔案資料,研究了其電子審計檔案和相關的紙型文件,并重點解剖了審計檔案中的8個審計項目。一群“外國人”要直接進入一個國家審計機關和世界著名會計公司的檔案室并直接翻閱其審計檔案,其難度可想而知。因為這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單位都屬于“秘密”,如果不是他們作出了極大的努力,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這個關鍵的機會,對幫助我們加深現(xiàn)代審計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研究及理解運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他們的執(zhí)著和不懈努力,使他們甚至有機會參加了澳方的一些項目計劃會議和新客戶見面會,多次參與了項目的存貨盤點,還直接參與了6個項目的現(xiàn)場審計。綜合業(yè)務能力強,理論功底很深的賈文勤還榮幸地擔任了主審,并用英文起草了審計報告,受到澳方好評。言語不多,但很有內涵的李丹在已經(jīng)很緊張的情況下,抓住在國外的有利時機,進一步給自己加壓,他報名并自費考取了國際信息審計師,從而由此成了我國目前唯一的一個具有國際注冊資格的信息審計師。德勤會計公司3位很有地位和影響的專家說,“從沒見過這么專注的一群人。”

        面對年輕的中國審計官員的勤奮與刻苦,面對他們一次次窮追猛打般提出的一個又一個有著深刻思考的問題,澳方后來甚至不得不考慮怎樣解答和安排誰來解答這些問題。也許是受了感動,他們竟然花高薪聘請了澳大利亞最有權威最能解答疑難問題的審計專家,來為他們講課和答疑解難。澳大利亞審計同行中不少人曾不解地說:“我們的審計人員只要知道怎樣做就行了,從來不會像你們這樣問這問那,你們何必要問那么多呢?”章軻說出了大家要說的話:我們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只要知道“怎么樣”就行了,而我們還必須知道“為什么”,因為我們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我們在這兒當學生的同時,就已經(jīng)肩負起了回去當老師的責任。我們必須盡可能多地弄明白我們應當掌握的一切?!袄贤狻彼贫嵌攸c頭,可以看出他們很贊賞這種精神,但他們怎能完全理解這些年輕的中國審計官員對祖國、對中國審計事業(yè)無比熱愛和堅定執(zhí)著的一片情懷呢?

兩個成果一起出

        那天,在澳大利亞中澳項目小組住所,召開了一次特殊的黨支部擴大會議,會議的主題是討論預備黨員藏南寧同志的入黨轉正問題。大家對該同志的成績和長處給予充分肯定,同時誠懇地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點和不足。經(jīng)過評議,全體黨員以舉手表決方式一致通過了藏南寧的轉正申請,同時建議審計署外事司黨支部按規(guī)定程序,將藏南寧同志按期轉為中共正式黨員。賈文勤是一位正在積極要求入黨的同志,她聽了大家對藏南寧的評議后,深有感觸地說,相比之下,我感到自己差距還很大,我還要繼續(xù)努力。一個臨時黨支部,一群在60年代出生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在遠離祖國的情況下能夠這樣自覺,這樣正規(guī)地堅持過組織生活,開展活動,似乎令人難以相信,但這卻是事實。這些人的優(yōu)秀,也許最根本的一點,就在于他們首先是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人。

        中澳項目黨支部是臨行前經(jīng)審計署機關黨委和外事司黨支部批準成立的一個臨時黨支部,9人中黨員6名,預備黨員2名,積極分子1名。在澳的半年時間里,黨支部始終牢記署領導“‘兩個成果’一起出,不僅要出業(yè)務成果,更要出精神成果”的要求,按照黨章規(guī)定,按照署黨組的部署,帶領全體同志卓有成效地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那是到達悉尼的第二天,也就是到澳開始工作的第一天晚上,項目小組組長章軻、黨支部書記丁仁立就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和第一次臨時黨支部會議。會上,大家一致認為,在澳期間一定要注意把握四條:一是堅持政治原則和方向,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二是遵守外事紀律,時刻牢記我們代表中國,代表審計署;三是廣交朋友,不卑不亢,擴大新中國審計事業(yè)的國際影響;四是認真學習,刻苦研究,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展現(xiàn)中國審計人員的素質能力和水平。會上還制定了每周一次的工作例會制度、每兩周一次的組織生活會制度、定期向審計署領導和黨組織匯報制度。

        初到澳大利亞,恰逢臺灣所謂“大選”。黨支部及時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申明,江澤民總書記接見外賓時的重要講話以及《人民日報》社論等,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學習和討論,要求大家關注臺灣局勢,傾聽黨和國家的聲音,在臺灣問題上堅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大家把黨支部的要求變?yōu)樽杂X行動,積極宣傳“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堅決維護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在澳的那些日子,無論是臺灣問題、“法輪功”問題還是成克杰問題等等,不少“老外”都感興趣,時常有人問起。特別是“法輪功”問題,澳大利亞華人街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發(fā)傳單,打電話,造謠,拉攏等等,搞得很猖獗。黨支部要求大家把握機會,按照中央的精神積極地開展宣傳,表明我們的態(tài)度。

        當國內開展學習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時,臨時黨支部立即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有關的文件資料,甚至連夜坐在計算機前等待新華社的新聞通訊稿,組織大家認真學習,要求大家深刻領會,把握精神,指導行動。全體同志自覺地把“三個代表”的思想落實到堅定正確地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中去,落實到扎扎實實地學習、研究,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中去……

        他們在澳的出色表現(xiàn)說明了一切,同時也證明了一切。

        他們是一代知識層次很高,有政治信仰,有遠大抱負的人。但他們絕不盲從,絕不盲目崇拜什么,也絕不會輕易否定什么,更不會盲目地把我們自己的國家說得什么都好或者什么都不是,因為他們的信仰、理念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之上的。在國外的學習、研究中,他們進一步實實在在地看到了我們與西方先進國家在某些方面的差距與不足,正如他們在總結報告中所寫:“相比之下,我們國家審計工作的基礎理論建設、審計技術和方法手段確實還比較薄弱,在不少方面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和借鑒。”也許正因為如此,才更加激勵了他們的斗志,才使得他們義無反顧、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去鉆研去奮斗去拼搏。

        在臨近回國的日子里,小組的每一個人都“遭遇”到對方這樣善意的試探:愿不愿意留下來?像你們這樣的人才,我們會提供優(yōu)越的工作條件和比較高的薪水,會安排好一切。面對對方這種挽留,他們很開心,因為這體現(xiàn)了一種價值,一種自身的價值。他們心里明白,自己的一切屬于祖國,在國家利益和國家需要面前,個人所有的一切都變得微不足道。
在澳半年,他們與澳大利亞審計同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在澳審計同行中樹立起了很好的形象和威信。他們的出色表現(xiàn),使中國審計在澳大利亞審計部門取得了很大的信任和很好的信譽,這同時也為中國審計在國際上的合作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條件和機會。正像他們說的:“我們對外形象越好,我們水平越高,中國審計到國外學習與合作的機會就會越多,而成本費用也會越低?!彼麄冋f,我們就是要讓“老外”看到,中國人是優(yōu)秀的,中國審計官員是優(yōu)秀的。我們有能力很快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遠的將來我們會超過他們。這就是中國新一代審計人員的決心和心聲,多么令人振奮,令人鼓舞,令人欣慰啊。后生可敬,后生可畏!

        他們是中國審計事業(yè)的希望,他們是中國審計事業(yè)的未來!

        如果說,這些優(yōu)秀的人才現(xiàn)在還僅僅是一顆種子的話,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們必將在中國審計事業(yè)的沃土中生根長大、開花結果。我們期待著,期待著!
【關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