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關于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  審計人員學報告 > 正文
 
審計署財政審計司張智奇:審計:監(jiān)督政策落實的尖兵
張智奇(審計署財政審計司)
 
【時間:2014年07月01日】 字號: 【大】 【中】 【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黨中央、國務院著力改革創(chuàng)新、提質增效、改善民生,出臺了包括加快推進棚戶區(qū)改造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但這些政策是否及時有力地落到了實處,是否存在政策執(zhí)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的問題,是社會各界和廣大民眾重點關切的問題。透過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我們可以看出審計正在發(fā)揮推動完善國家治理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敢當并甘當監(jiān)督政策措施落實的尖兵。
    
    審計關注的不僅僅是數(shù)字,更是數(shù)字背后的政策執(zhí)行和落實。歷年審計工作報告發(fā)布之際,公眾、媒體乃至人大的關注點和聚焦點都是問題金額大小、部門級別高低。而今年審計工作報告的一大亮點是緊貼經濟形勢變化,回應國際國內關切,如各級財政閑置未用的大量財政資金、政府性債務的新情況新問題等等,雖然是以問題形式體現(xiàn)的,但反映的是各級政府和部門執(zhí)行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政策的情況,暗含的是審計在推進政策落實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不同作用。
    
    審計要做推進政策落實的“助推器”。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關鍵在于落實,雖然屢次強調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但必會遇到相關部門“自我改革”的矛盾,任何大力士都不能把自己舉起,這就需要有一個外力適時地再加一把勁。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要“清理、整合、規(guī)范專項轉移支付”,但審計工作報告指出,目前專項轉移支付的認定標準尚未明確,而“標準”恰恰是清理、整合、規(guī)范的基礎,否則一切清理、整合、規(guī)范都是空中樓閣、文字游戲、新瓶裝舊酒而已。這個看似并不違法違規(guī)的問題,實則是推進政策落實的關鍵。
    
    審計要做推進政策落實的“加速器”。改革的措施已經明確,關鍵在于執(zhí)行,雖然具體措施已經出臺,但很難避免政策執(zhí)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必須通過揭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問題,加速推進政策的最終落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推進多年,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審計工作報告指出,地方政府仍較為普遍地存在人為調節(jié)財政收支等指標的問題,這既影響財政收支這一宏觀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進而影響宏觀調控,同時也使大量財政資金脫離了人大的監(jiān)督,滋生了腐敗的土壤。這個看似危害并不嚴重的問題,實則是推進一系列財政制度改革的基礎。
    
    審計要做推進政策落實的“試金石”。一些政策的懲處力度不可謂不大,但仍不能避免個別地方政府和部門要求不高、執(zhí)行不嚴、以身試法,對于這些害群之馬,必須有人予以揭露,并及時懲處。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以來,各級政府風氣為之一變,但審計工作報告指出,仍有個別部門和縣級政府頂風作案,這對黨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極大的損害。這個看似金額不大的問題,實則是政策落實上的阿喀琉斯之踵。
    
    審計工作報告可謂字字珠璣,所列的每個問題及其具體表述都暗含深意,公眾和媒體的關注不應還停留在是否點名、金額是否巨大、部門級別是否夠高等這些熱鬧上,更應關注報告主旨、整體架構以及每個問題想要完成的使命等背后的門道。治已病易,治未病難,但我們已找到治未病的方法,那就是要及時并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和政策,更讓人高興的是,審計已經勇敢地站了出來,當利器、做尖兵,在監(jiān)督政策落實上做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張智奇)
【關閉】    【打印】